“危楼高百尺,不靠手可摘星辰。死记不敢高声语,硬背恐惊天上人 。大脑”每天睡觉前,何高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效学习二年级学生小乐,都会让妈妈检查当天的不靠背诵作业。学校的死记语文课常常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或名言,这首《夜宿山寺》就是硬背小乐最近的功课 。
课上要求背诵的大脑内容,小乐都掌握得不错,何高但妈妈言语中还是效学习流露出一丝忧虑 :“有时我感觉孩子只是囫囵吞枣,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不靠意义 。”
这也是死记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担忧。死记硬背可能是硬背快速提高成绩的手段,但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学习的乐趣 ,身心健康也可能受到影响;要想不断积累知识,并且活学活用,又势必要靠重复性练习来打基础。在当下这个科技发达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死记硬背?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加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 ,真正学会学习 ,快乐学习?
记忆在高级认知活动中不可或缺
去年9月,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英语老师黄嫄媛成为两个高二理科班的英语老师 。黄嫄媛坦言 ,有些同学基础打得不牢 ,最近在考试中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因此她给班里的学生布置了一项长期任务,让学生每天在词汇本上抄写8个单词 ,随身携带 、随看随背 。“单词是一定要背的,单词都不认识的话,听说读写就都无从谈起。”黄嫄媛说。
谈到背单词,很多同学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拿起单词书 ,翻开第一页 ,字母A里第一个单词是abandon ,“abandon,放弃,abandon ,放弃”反复读几遍,心里不知不觉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有的同学甚至不了解这些字母如何发音,只能硬生生地念“a-b-a-n-d-o-n”,背了半天却收效甚微。
“把单词按照字母念出来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复述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 ,这种方法并不是形成长时记忆的有效方法,一般不主张这样做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说。
在学习中增加客观性知识 ,其实就是积累有用的长时记忆 。那么 ,我们的大脑如何形成长时记忆呢?这首先要区分几种不同形式的记忆。据祝卓宏介绍,通过眼耳鼻舌身对外部环境及身体内部感受到的各种感觉刺激,都能形成相应的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比较短暂 ,往往没有赋予任何意义。为了形成更加牢固的记忆 ,就需要有意识地把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建立联系,并对感觉记忆进行有意义的编码,这个记忆加工过程是工作记忆。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曾经提出,工作记忆的容量只有7±2,现在研究认为,一般人的工作记忆只有3~5个项目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把11位手机号码分成3组来记。工作记忆也是短时记忆 ,一般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保持20秒左右。为了避免遗忘,需要采用复述的方式来复习、加强工作记忆 ,从而与长时记忆建立牢固的联系。”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刘儒德看来 ,长时记忆相当于电脑的硬盘,工作记忆相当于电脑的内存,理解 、思考等高级认知工作是以存储在记忆中的认知技能为基础进行的。“学生对汉字 、英语单词的解码达到自动化程度 ,才能完成高级的阅读理解过程。如果认字都不够熟练,势必会占用工作记忆资源,干扰高级认知工作进行 。”他表示,对于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和关键技能,该记的记 ,该背的背 ,该练的练 ,要将它们练到像迈开双腿走路一样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多,学习新知识时才能越快越好